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0:55 点击次数:182
200米内起降:人民军队苏制雅克-12通信机
作者 中华幼鹰/鹰击苍穹
雅克-12通信机是中国从苏联引进的活塞式4座短距起落上单翼轻型多用途飞机,代号“16号机”。
现代一般认为,能在150~300米距离以内起飞和降落并能越过15米高障碍的固定翼飞机,属于短距起降飞机。
活塞式飞机时代采用的短距起降技术,包括但不限于:
采用高升力的气动布局;
设置机翼前缘缝翼;
设置机翼后缘襟翼;
增大机翼剖面弯度;
增大机翼的面积;
减轻飞机的重量;
增加发动机功率。
雅克-12的设计,也是围绕这些技术做文章。
1947年,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以雅克-10为蓝本,改进而成雅克-12联络机。
1947年10月20日,雅克-12首飞。
雅克-12在最大起飞重量时,滑跑距离185米,着陆滑跑距离更短。
1947年底,通过测试,随后批量生产并进行改型。
1952年投产的雅克-12R,采用全金属结构,配备新的260马力AI-14R发动机,机翼面积从21.6平方米增加到23.8平方米,因此起飞距离缩短为126米,着陆距离缩短为90米,短距起降能力特别出色。
雅克-12飞机被广泛用于通信联络、医疗救护、农业林业、通用运输等各种服务。
雅克-12基本型机长8.76米,翼展12.09米,机高3.76米,机翼面积21.672平方米,空重830千克,最大载油量148千克,最大有效载荷322千克,最大起飞重量1185千克,动力装置为1台М-11ФР气冷单排星形5缸活塞发动机,配В-501Д-81型2叶木质螺旋桨,起飞功率160马力,巡航功率105马力。
雅克-12基本型最大平飞速度170千米/小时,实用升限3000米,实用航程810千米,最大航程950千米。
雅克-12一共生产了4992架(包括波兰制造的PZL-101飞机在内)。
1949年底,中国通过满州里口岸从苏联进口雅克-12飞机12架。
1950年7月19日,苏联政府同意将雅克-12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。
1950年11月5日,驻东北帮助中国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,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移交4架雅克-12通信机。
1954年11月,空军在安东、沈阳地区接收苏军2架雅克-12通信机。
至1956年,共进口32架雅克-12飞机,其中包括有波兰制造的飞机(该机也返销到苏联)。
解放军空军航空兵师多数都装备1~3架雅克-12通信机。
1958年9月15日,上海飞龙机器厂(5703厂,上海飞机制造厂)在雅克-12飞机的基础上将机轮改为浮筒,改型的“飞龙”1号水上飞机,试飞成功,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水上飞机。
1958年10月7日,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测绘雅克-12仿制的“沈航”1号农用飞机,试飞成功,是中国中等专业学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。
1958年11月15日,山西太谷机械厂(753厂)在雅克-12飞机的基础上,取消机翼前缘缝翼及无线电设备、机身改为木质结构等,改型的“太谷”1号农业飞机,试制成功。
三种飞机都由于性能不如雅克-12,没有继续研制。
1973年,最后2架雅克-12飞机从空军退役。
波兰苏联飞机机翼短距发布于:广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